新增病例,而且是潜伏很长时间,可能不仅仅是放松警惕的原因,也可能是病毒特性并没有完全掌握,未知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但是,不要过度紧张,甚至恐慌!
注重防护,提高警惕,复工复学一定要进行核酸监测,于己于他人都有好处。相信科学,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
第一点说明现有措施是比较有效的,出社区,坐公交,坐地铁,进超市,便利店都有扫码,比较容易识别阳性患者,谁也不愿意得这个病,得了还是得隔离和治疗,对自己,对家庭,对社区负责,可以查看我微头条,有一例是自己刚开始在家吃药,挺了一段时间,后来症状严重了才报告。第二点病毒传染性,传播性比较快,还是要注意防范。第三点,提升自己免疫力,注重饮食,锻炼,睡眠,好心情
地理原因。
暑期,我国长江流域高温伏旱骄阳似火,沿岸的南京、武汉、重庆,被人们形象地称做“三大火炉”。
有关部门把最高气温高于32℃的日子叫“暑热日”,把最高气温高于37℃的日子叫“酷热日”,南京、武汉、重庆这3个地方历史上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其中武汉为41.3℃,南京为43℃,重庆为44℃。
为何如此之热呢?一些气象学家经过考察研究,认为“三大火炉”的形成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整个伏旱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已过,高空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着,高空气流在下沉时逐渐增温,平流作用微弱,风力极小,加上天空无云,碧空万里,毒辣的太阳把大地晒得发烫。大地又把高温传给空气,使气温升高,这是“火炉”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是这3座城市都在长江河谷中,位置很低,好像处在锅底一般。这里空气密度很大,稠密的大气对白天入射来的太阳辐射削弱不大,夜晚却又阻止大量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冷却,从而使得地面难于散热,成为形成“火炉”的另一个原因。
三是这3座城市均位于长江沿岸,周围水田密布,沟渠纵横,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水分蒸发很快,使空气湿度增大。关于人体对温度和湿度的感觉,有人曾做过实验: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时,气温要高到35℃以上,人才有热的感觉,但在70%-80%的相对湿度下,气温31℃,人就开始感到热了。而当相对湿度超过80%,气温29℃就是闷热的指标温度了。
南三环,白沙五路,青菱,江国路,江民路,武金堤公路,复兴路,彭刘杨路,司门口,昙华林,积玉桥,新生路,三角路,徐家棚,杨园,余家头,科普公园,建设二路,和平公园,红钢城,建设十一路,都市公园,武钢,王青公路,武汉火车站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