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好吃的小吃不是热干面,也不是豆皮,而是隐藏在旮旯角落里老铺子的小吃,它们甚至还是连门面都没有的小推车!壹周君在这里就抛砖引玉,提供几家自己吃了十几年的汉口老字号小吃吧👌
首先是袁大头包子,武汉人都知道。
即便是在工作日的下午5点去,买包子的队都排到马路上去了,这是在袁大头包子铺门口常见的场景。
袁大头的店不大,柜台上放满了热气腾腾的包子,除了鲜肉馅的,还有酱肉、牛肉、腌菜、豆沙等等的,品种丰富。袁大头的包子,以面发得松软和馅料大而出名,买个刚出锅的鲜肉包子趁热吃,咬一口还有汤汁流出来;而鱼香味的包子甜辣甜辣的,口感非常特别。
一个小桌子,一盆油条,一带熟糯米,在加上一张纱布,就是何嫂糯米包油条的全部家当了。何嫂的摊子在解放大道的江汉北路口已经存在了许多许多年,甚至有人从武昌的南湖特地赶早开车到循礼门吃何嫂包的糯米包油条,就是为了这口记忆中的老武汉味道。
做糯米包油条的早点摊在武汉越来越少,在仅有的几间中,何嫂为什么会成为糯米包油条界的翘楚?
首先,她家的糯米蒸的恰到好处,不软不硬,粘而有嚼劲;其次,何嫂用的油条很新鲜,而且被细心的摘去了头尾,吃起来外格外香脆,口感很棒;再然后,何嫂糯米包油条的口味,有蘸了桂花糖的甜的、包了腌菜的咸的,还有椒盐味的,任谁都能吃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糯米包油条。
大家都知道吃油炸食品对健康不好,但是长子炸鸡排的生意永远都这么好。
“选东西的时候看到什么都不想吃,炸好了看到什么都想吃”,有第一次到长子炸鸡排的人这么说道。在循礼门附近开了十几年,从小吃长子炸鸡排长大的人吃的是童年的味道,新来的吃人,吃一次这外酥里嫩,香酥入味,连骨头都可以直接嚼的鸡排,很难不想来第二次。
除了鸡排,长子炸的内容还有鸡皮、鱿鱼、莲藕、羊肉、素鸡、玉米鸡排、韭菜……反正你能想到的在长子基本上都能吃到。品种繁多,多少年来也不怎么涨价,长子的生意就一直这么好着了。
作为一个资深江城好吃佬,个人以为武汉最好吃的绝对是豆皮,而不是什么袁大头包子,也不是油饼包烧麦,也不是热干面!
豆皮有何神奇之处呢?如果说热干面是江湖之远,豆皮便是庙堂之高。如果说热干面是下里巴人,豆皮则是阳春白雪。而且,豆皮得到了毛主席的赞美!堪称小吃界的武昌鱼!
无奈老通城豆皮已经衰落,幸亏武汉还有多家豆皮做的如火纯情,下面推荐几家武汉赫赫有名的豆皮!
1、严老幺豆皮
堪称武汉最细腻的豆皮,馅料里的肉丁、笋丁、香菇丁齐全,而且比较细致,有包边,翻锅精彩,是非老通城豆皮的后起之秀。
地址:汉口马场路第十九中学旁边
2、元记豆皮
元记的豆皮是老通城派系,其祖上鲁清梅在老通城做了40年,一直到92年退休,1958年4月3日,毛主席来老通城吃豆皮,由曾延龄主理,另6名副助理中就有鲁清梅。1993年,鲁清梅在汉阳十升路来这家店。
元记豆皮的口感,像是大家闺秀,清新但不平淡,米饭的处理恰到好处,不回生不发硬,入味不油腻。
地址:汉阳十升路工商银行旁元记豆皮、十升路龙阳雅苑北门元记豆皮、玫瑰街与赫山路交汇处十里玫瑰旁蔡明纬。
3、曾记豆皮大王
地址:汉阳大道五里新村汉阳医院巷子口(华联对面)
店主曾志诚15岁开始在老通城学做豆皮,拜豆皮大王高金安为师,是完全继承了老通城豆皮的手艺,不翻锅。
4、老武锅豆皮
武锅豆皮,与被拆迁的老武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出品的豆皮,皮质松软,三丁入味不咸,蛋香四溢。
地址:静安路16号附11,隔壁是付记鳝鱼面。
ps:
袁大头包子在北方人看来真的不算惊艳。袁大头包子最辉煌的时候,一天卖两万个,但不论扬州大包也好,北方的大包也罢,袁大头大包与之相比还是要逊色。
现在武汉的大包,选择性更多,如果要吃包子,新派的四美包子,号称“最难吃到的包子”,在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已经是武汉大包中的NO1,而德润福的大包以武汉个头中的最大者——巨无霸闻名江城,推荐!
此外,粮道街油饼包烧麦,德润福严氏烧麦、严氏烧麦、彭氏烧麦、老杨鱼糊汤粉等武汉重油烧麦之代表也可以去尝试!武汉的过早小吃可谓非常之丰富,要你目不暇接!快来尝试吧!
作者:舒怀
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顺香居的烧麦、福庆和的牛肉豆丝、小桃园的煨汤、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并称武汉八大名小吃。其中又以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小桃园的煨汤、蔡林记的热干面、四季美的汤包合称武汉“四大名小吃”,是武汉人过早的首选。让很多“老武汉”如数家珍。著名的美食街区有武昌户部巷、黄陂好吃街、汉口吉庆街等。
武汉部分著名特色小吃:
1.热干面,它是武汉最负盛名的传统早点,也是湖北最著名的特产美食之一。
2.三鲜豆皮,它是武汉人"过早"的另一种主要食品,也是武汉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
3."四季美"汤包,武汉的"四季美"小笼汤包是在苏式汤包的传统做法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的。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