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不过临期拆迁的话,路口是会有保安设岗检查,不充许私自拉运建材违规加盖房屋,后期就会张贴拆迁安置办法,后期谈妥的住户就会陆续搬离自己的房子,如果小区没有人过问拆迁事宜,也没有在小区路口设置保安岗亭的话,三五年不会拆迁。
在武昌水陆街过早是怎样的体验?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水陆街体验武汉独有的「过早」
还记得某一天早上,我一个人坐公交车去水陆街吃早餐。水陆街是武汉的一条老街,隐藏在城市里的某条巷子里,毫不起眼,如果不是街头的路标,我以为自己误入一个垃圾巷,在这里,市井武汉狭路相逢。
武汉人把吃早餐叫做“过早”。“过”字可有两种解读:一是“匆匆而过”的“过”,武汉早点讲究快、热、鲜,从做好到吃完不超过15分钟,大街小巷都是边走边吃的人。但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解读:“过年”的“过”,武汉早点小巧精致,蒸煮煎炸,品类繁多,像年夜饭一样丰富隆重。
在水陆街,有两句话特别有名。“每天过早都要排队。”“即使排队也要每天来吃。”果不其然,街上随处可见排着长队的过早店,排队的人大多是穿着睡衣的附近居民。我心中偷偷乐着,像我这样口味独特专挑非旅游景点的游客有口福了。
印象最深也是排队最久的店铺,是阿斌三鲜豆皮。豆皮的糯米蒸的略硬,加上猪油一煎,豆皮的外皮就脆脆的,米也挺有嚼劲,肉丁干子加榨菜,馅料十足、饱满,再配上一碗蛋酒,这个早过得满足惬意。那一个早上,我像一个美食收割机,豆皮、蛋酒、鱼糊汤粉、龙班长蹄膀、荆州锅盔……比起我惊人的食量,更让我惊讶的是以上种种美食的价钱,当我肚子撑得圆圆的时,也只花了三十元。
外地人来汉,一般会到户部巷过早,那里有着种类繁多、数不胜数的餐点。然而,对于武汉本地人来说,更喜欢寻常巷陌的市井味道。
如果你来武汉,又住在武昌的话,那么,我们推荐你来水陆街。这里距离武昌火车站最近,烧梅、豆皮、牛肉粉、鱼糊汤粉四家一字排开,每天过早都要排队,是为这条街的“四大天王”,分别有着忠实的粉丝拥趸,远近闻名。
这一条街道,满溢着武昌老城区的烟火气,也让人体会到生在武汉的幸福感,真正地始于清晨。
四月底,恰逢朋友来汉,暮春时节,阳光温暖,片片叔陪着我和朋友来到了老武昌的腹地——水陆街。
我们寻香而动,来到第一站——彭氏烧梅店。
清新文艺范——彭氏烧梅
两个门脸,几排简单的座椅,和街头最常见的小店一样。店里的主食是烧梅,另有蛋酒、稀饭、绿豆汤等配搭。店里还有速冻烧梅,主要都是打包带走。
我点了四个烧梅打包。清新文艺、圆胖呆萌的烧梅,冒着热气,轻薄微透的面皮里,依稀能看到一粒粒檽米的轮廓。迫不及待地从犹如花儿绽放的顶部咬下,面皮微微弹牙,绵软的糯米在齿间环绕,随着胡椒的辛香弥漫扩散,衬托着肉丁的鲜甜,也化解了重油烧梅的油腻。
拎着打包好的烧梅,喜滋滋地奔向阿斌豆皮店。
汉版踢踏舞——阿斌豆皮
整条街上,就数这儿的队伍最长。
阿斌是个艺术家,面对长长队伍,他不紧不缓,依着流程,做起豆皮。
一众人看他循着颠踩节奏,潇洒地转锅。他是将锅碗瓢盆视作乐器,当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中年的他随之起舞,这简直就是汉版踢踏舞!
整个制作过程,尤以颠锅环节最为精彩,在大锅与炉中的热量相互推动之时,火焰刹那间冲出,窜个两三米高,好多人忍不住叫了起来,差点就要鼓掌喝彩了。
二两豆皮,色泽如虎皮,霸气孤傲
他家制作豆皮都是选用上好的糯米、新鲜的肉丁、豆干、香菇、榨菜,加上重油一煎。整形切好,虎皮状的外皮焦香脆艳,馅料十足、颗粒饱满。
价格方面,一份豆皮二两,要十元,比武汉其他小店都要高。我想,其中部分费用是给豆皮本身的,还有一部分就是给阿斌的表演啦!
在辛苦片片叔坚持排了快四十分钟的长队的间隙里,我和朋友分工买了烧梅、牛肉面。
热辣红唇混搭阳春白雪范——李记牛肉面、 张记鱼汤糊粉
最后,顺着暖热的牛肉香进入了李记牛肉面。
拎着豆皮走进店里,已是十一点。店里七八张桌椅,还满满当当的坐着人,有出来逛菜场的老两口,有送孩子上课的年轻妈妈,有相携出门的小情侣,恰如水陆街的一份缩影,浓厚的市井之气。
取面的操作台旁的桌子上,摆着牛肉面的三大黄金搭档,葱花、酸豆角、酸菜自助添加任君选择,我们很幸运地抢到了最后两碗面。
置身于牛油香气,碗中的热油随着脚步微微荡漾,红光点点中隐隐露出一块块牛肉的肌理轮廓。伴随着指尖传递来的浓厚暖意,满满的吸上一大口,饱含咸鲜甜辣汤汁的面条,润滑爽口。
还有,隔壁的张记糊汤粉店里买来油饼和鱼汤糊粉。
油饼的焦香混着热气穿透牛油,分外诱人。我迫不及待咬下一口,酥脆的外皮包裹着绵软充实的面饼,微微的拉扯着牙,挠拨着心。
剩下的饼用汤泡泡,又是一道汉式牛汤泡馍。辛甜辣椒香,咸麻泡饼酥。一碗面,吃出两种风味,不能不说是超值啊!
牛肉面与油饼的结合,算是片片的私家推荐啦!而且本地老饕客们最喜欢的味道呢!
本文作者:应昀娜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