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在全国四五个省市以及国外出现的病例,几乎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或者从武汉来。在广东有2例肯定是传染,因为这两个人没有去过武汉,但家人得病以后回来以后传给他。此外还有医务人员的感染,这证实了疫情可以人传人。新型冠状病毒跟SARS病毒相比,尽管有很多的同源性,但是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病毒,只是某些方面有近似的地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正在爬坡,但是相比SARS传染性没那么强!所以大家最好不要去武汉,能不去则不去,更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出门要戴着口罩,不要跟感冒的人有接触。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视频加载中...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
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最新!武汉实施进出人员管控
记者从武汉市卫健委获悉:为坚决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扩散,武汉市对进出武汉人员加强管控。武汉市旅游团队不组团外出,公安交管部门对进出武汉的私家车辆进行抽检,检查后备箱是否携带活禽、野生动物等。
武汉加强了对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的管理,自1月14日起:
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迅速安装红外线测温仪35台,配备手持红外线测温仪300余台,各区正在陆续加大配备力度;
在“三站一场”设置体温检测点、排查点,加强离汉旅客体温检测工作;
对出现发热的旅客进行登记、发放宣传册和口罩、免费办理退票或改签手续、指导转诊到辖区医疗机构,并进行登记报告。
1月19日,武汉再次部署出境离汉人员检测排查工作。同时,对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强化进行“日消毒”和“每班次通风”。
专家: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
1月20日下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建议:如果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就不要春运出行了,尤其是身体发烧,身在武汉。假如说发烧还要出行回老家的话,相关部门检测到后,应该依法依规要求他们不要出去。这是要提高防范级别,而不是单纯的劝阻。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希望人群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这不是官方的号召,是我们专家组的建议。”
戴哪种口罩才对?
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所长梁建生介绍,市面上常见的口罩可以分为三类:
1.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挡70%的细菌
2.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可以阻挡95%的细菌
3.普通棉纱口罩,只能阻挡36%的细菌
梁建生介绍,市民如果是去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足以,不必过度防护,但如果会接触病人,则要佩戴防生物的N95口罩。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也表示,疫情可以人传人,预防时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普通(外科)口罩也可以阻挡大部分粘在飞沫上的病毒进入呼吸道。
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如何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有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舒适层,舒适层是一层无纺布,佩戴时白色的无纺布朝内,蓝色的防水层朝外,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不要戴反,橡皮筋挂上双耳后捏紧金属片和鼻子贴合,抚平两颊,使口罩和面部之间尽量不留缝隙。
佩戴方法:
1.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橡皮筋系在双耳后
2.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3.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
常用的N95口罩实际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防生物口罩(蓝绿色),型号1860或9132;一种是防尘口罩(白色),型号8210。市民在购买时应选择防生物的医用防护口罩。佩戴防生物医用防护口罩时,将口罩罩在面部,先将下面的一根橡皮筋固定在脖子上,再将上面一根橡皮筋固定在头上,捏紧金属片,让口罩和面部贴合,不留缝隙。
佩戴方法:
1.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3.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 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此外,正确洗手步骤是什么?戳视频看实际操作▼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