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直是中国排名第一的参考人数大省,关键是汉族。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一是偏向首都北京,经济中心上海,其次是其他直辖市,然后才是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中,对西藏,新疆要优先。最后才是汉族。汉族中,两湖,江浙,安徽,江西,山东都是教育强省,相应的985.211高校多一些,所以给本身的名额就多一些。河南不具备这些优势,而每年参考的人数太多,自己没有985,仅有一所211还是照顾性的,且已经扩招了相当多。他又属于华中,所以985高校中,武大,华科不多给他名额,别的985会给几百吗?这是教育部分的任务。
近年来,清北也适当增加了名额。总体而言,河南学生高考是最吃亏的!
近十年,河北省在985,211方面名额增加最多。有几招还是很有用的。一是集中优质教育资源,二是集中优质生源,三是放松判卷,导致表面上的高分。这三招给人的感觉就是河北基础教育进步大,尤其是现在排名全国第一(假象。最高分全国最高,而远超其他省市;最高分的人数最多;清北招生分数最高)。然后向国家要名额。几近年,清北在河北招近500人(很少有国际奥赛金牌保送名额。此项几十年全省的总和,还不如一所黄高,更不能与华中師附,湖南四校及其他几所知名中学相比)。十年前,清北在两湖,江浙招生都在300人左右,而河北只200多人,现在河北翻了番,还拐了弯,而其它省市还是没多少变化。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给河南那么多名额,就因为河南考生素质好成绩高,肯定是为了选择最优秀的生源。
河南学生非常能吃苦,乐于奋斗,还甘于拼搏,都是非常好的学生,而且高考的成绩不错,参加高考的学生众多,为什么不给这些学生更多一些选择的机会呢?
要知道21世纪是争夺人才的战争,谁掌握了优秀人才,谁就具有不可战胜的优势。
何况在哪里学习了四年,在哪里度过了四年青春最美丽的时光,一定会对那里有更温馨的眷恋,这种浓厚的感情仅次于家乡的热爱。
好学生到了哪里都是好学生,如果再给他们更为恰当的平台,相信他们会飞得更高。
另外河南省的本地名牌大学过少,吸引本省学子的魅力不足,这也将有助于其他学校在河南省的招生工作。
学成文武艺,卖与好学校!
认真攻读十多载,当然要上一个心仪且有未来的名牌大学。
在此,为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点赞。
感谢这两所学校对河南省的支持,拜谢这两所学校对河南考生的信任!
武汉生源分为abcde五类。对口入学。
A类:户籍在高新区的适龄儿童,其户籍和法定监护人(指父母)房产均在服务范围内(户籍与房产地址一致),即“人户合一”“两证”(户口与不动产证)未满一年的,在有空余学位的前提下,按照适龄儿童户籍迁入时间先后排序统筹安排入学。
(2) B类、C类、D类、E类学生,均属于户籍与房产不一致情况,由区教育局按顺序依次统筹安排入学。
B类:非武汉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其法定监护人(指父母)房产在服务范围内,且监护人户籍在高新区或持有高新区居住证(户籍或居住证地址与房产地址一致)。
C类:符合A类或B类情况的适龄儿童,但法定监护人(指父母)在服务范围内的房产(户籍或居住证地址与房产地址一致)学位已被使用过。
D类:户籍为高新区的集体户、社区公共户、空户或搭户的适龄儿童(不需要办理居住证,户籍地址与实际居住地址一致)。
E类:非武汉市户籍的适龄儿童,随监护人租住在服务范围内,监护人户籍在高新区或持有高新区居住证(户籍或居住证地址与实际居住地址一致)。
评论列表 (0条)